第294章 《吕宋到处观察报》问世

  采用活体印刷术这个全新的思路,让姚广孝和丘福看到了希望,腰间的疲惫也仿佛一扫而空。
  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末宋初时期,这一技术的雏形由匠人毕昇所开创。他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可活动的字模,但在那个时代,使用的是泥活字。尽管印刷效率相较于手写有了显着提升,却仍存在不便之处。
  及至宋代,有人对活字印刷术进行了改良,采用木质活字替代了泥活字,由此不仅加快了印刷速度,还增强了活字的耐用性。
  活体印刷术的原理实际上非常直观,即将每个字雕刻在小木块上,随后根据需要灵活排列组合,并涂上墨水进行印刷。
  这种方式相较于逐个字的抄写,效率显着提高,成本也大幅降低。
  两人还找到了工匠将其改进,对这一技术进行了进一步地优化,从而提升了印刷速度与工艺水平。
  尽管与后世的印刷技术相比,这印刷术仍有诸多不足,但在他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已堪称尖端科技。
  朱瞳要求的首批上万份报纸,虽然任务艰巨,但在姚广孝和丘福的劳心劳命奋斗下,第一份《吕宋到处观察报》报终于问世。
  这份报纸的销售模式与后世的报纸如出一辙。
  在发售之前,吕宋岛的官府和各商业部门已被强制预订了一批,而余下的则通过书店、小贩以及报童等多种渠道销售。
  很快,《吕宋到处观察报》便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由于官员和杂役的月度考核内容中常涉及报纸上的信息,不合格者将面临职效的扣除,这使得在官府任职的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报纸的忠实读者。
  与此同时,这一新颖且实用的信息来源也很快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兴趣,他们纷纷开始接触并了解这一新鲜事物。
  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通过说书先生在茶馆或街头的每日读报了解报纸内容。
  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随处可见卖报的童子。
  “卖报纸啦!卖报纸啦!今日劲爆新闻,四十岁少妇为何容光焕发,数百头母猪为何半夜惨叫;寡妇门前为何频频失窃,果蔬店的黄瓜和茄子为何惨遭黑手。这背后隐藏的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想要揭开真相,就快买份《吕宋到处观察报》吧……”
  小报童们背着印有报社标识的书包,内装一沓沓新鲜的报纸,沿街叫卖。
  这些报童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很轻松地从报社揽下了这份工作。
  一些有商人头脑的报童为了卖出报纸,为了卖出报纸,他们坐在大树底下,为那些愿意付钱买报纸但不识字的顾客朗读报纸上的新闻,甚至还附带销售瓜子、茶水,提供额外的便利服务。
  这份工作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更让他们能将小学里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四十岁少妇容光焕发这我知道,但数百头母猪半夜惨叫就有些离谱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果蔬店的其他水果没有惨遭黑手吗?是不是瞧不起咱种的苦瓜和丝瓜?!!”
  “寡妇门前会有什么失窃?这《吕宋到处观察报》有点意思!”
  “……”
  街道上的百姓,很快就被报童的吆喝吸引了。
  在大明,从来不缺乏吃瓜的人,很快就有一个推着车的老汉,拦住了叫卖的报童。
  “小子!站住!这《吕宋到处观察报》怎么卖?”
  “回客官的话,两个铜板一份。”
  “这么便宜?”
  老汉一听,这报纸并不贵。
  一份报纸包含多张纸页,其价格与市面上相同数量的白纸价格相当。
  何况这报纸读完之后,还可以让孙子用来练字,练完字之后还可以用来包东西,包完东西之后还可以用来当火引,当完火引之后还可以当肥料施肥……
  综上所述,加之报纸上的劲爆内容,2文钱买一份报纸绝对划算!
  老汉心中这般想着,便摸出了两个铜板,递给了报童,“给俺来一份!”
  报童接过铜板,笑眯眯地从书包中抽出一份报纸,递给了老汉,问道:“大爷,需要念报服务吗,一个铜板就可以念一份。”
  “不用,俺当初读过两年私塾,大概能看懂。”
  老汉接过报纸,迫不及待地展开,只见头条新闻标题赫然写着:“吕宋岛新政:减轻民众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然后,毫不犹豫翻走,找到小标题的,四十岁少妇为何容光焕发。
  他兴致勃勃地读了下去,不时咧嘴嘿嘿笑。
  旁边的路人见状,也纷纷围了上来,争相购买报纸。
  有的人对政治新闻感兴趣,有的人则更喜欢社会百态。
  “天啊!原来我们的提督是如此的深爱百姓!因百里外的瘦狗岭发生了山泥倾泻,他竟然在连续的十多天里,日日夜夜亲临现场,亲自指挥救援工作。在挖掘工具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仅凭双手挖掘泥土,成功救出了十八人!我之前的误解真是大错特错!”
  “是啊,你看这篇专访。提督府之所以规模宏大,原来是因为提督深切地关心着我们的生计,所以他坚持扩建府邸,为更多人提供工作机会。所以坚持扩建府邸,实际上,他个人生活极为简朴,平日只居住在二十平方的小房间里,根本无需如此庞大的府邸。看来我们之前的揣测实在是太片面了,真是惭愧啊!”
  “呜呜呜!原来提督大人频繁出入风月之地,并非贪图享乐,而是为了吕宋的繁荣富强而默默奉献。他深知与蛮夷商人的合作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与他们彻夜长谈,饮酒谈判。这些日子里,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应酬,甚至因过度劳累而吐血五六次。他的牺牲与付出,都是为了我们吕宋的繁荣与未来,我们真的不应该再误解他了!”
  “哎!我们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如此好的提督竟然不懂得珍惜,还整天背地里骂他狗贪官!”
  “好了,各位,别再沉浸在悲伤中了。我们应当齐心协力,为吕宋岛的繁荣与发展而努力工作,这样才不会辜负提督大人的一片良苦用心。”
  \"……\"
  不久,这条街道上掀起了一股读报的热潮,同时也涌动着一股深深的感动。
  而报童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穿梭在人群中,不停地叫卖着报纸。
  然而,对于这份报纸上的歌功颂德,那些士大夫或商人则表现得十分不屑。
  他们可是亲眼见过朱瞳在风月场所的嚣张跋扈,只有那些淳朴的百姓,由于不了解内情,才会被这些文章所蒙蔽,信以为真。
  在前些日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朱瞳肆无忌惮地威胁、敲诈一个来自南印度维查耶纳伽尔王国的贵族商人,要求他派人回国通知他们的国王,每月必须向他进贡高达十万两银子。如若不然,他就将派遣船队攻打并摧毁他们的国家。
  而那个维查耶纳伽尔王国商人不肯答应,竟然被朱瞳命人活生生打断了腿,现在还扣押在大牢……
  但不可否认的是,《吕宋到处观察报》对于商人和士大夫阶级来说,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这份报纸为他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商业信息和社会动态,是他们了解外界、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吕宋到处观察报》一经问世,立即在吕宋岛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份报纸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只要愿意掏钱,就可以购买。
  其内容设计精巧,既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又兼具了深度与广度,无论是官员、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从中汲取到有价值的信息
  除了在本岛内广泛发行外,朱瞳还将《吕宋到处观察报》通过商船运送到江宁,尽管由于时效性的限制,在江宁的受众相对有限,但依旧受到了官衙、商人以及有志于海外发展的民众的青睐。
  第一期《吕宋到处观察报》共印刷了一万份,除了供应官衙和发往江宁的份额外,剩余的不足八千份在民间销售中迅速售罄。
  一些偏远地区未能及时购买到报纸的民众,甚至愿意加价从他人手中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吕宋岛上的许多百姓都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更有一些精明的投资者认为第一期的《吕宋到处观察报》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因此不惜囤积居奇,以备日后升值。
  七天后,终于迎来了《吕宋到处观察报》的新一期发行日。
  这次报纸的印刷量增加至两万份,然而,即便这样的数量,仍然供不应求。
  这个结果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就连朱瞳也大感意外。
  毕竟两万份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吕宋岛目前的总人口大约只有五十多万,这其中包括了奴隶、土着以及偏远地区辛勤开垦的百姓。即便在这样的总人口基数下,《吕宋到处观察报》的受欢迎程度依然不减!
  随着《吕宋到处观察报》的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供不应求,到第九期过后,每期报纸的印刷量稳定在五万份左右,市场上才开始出现富余的报纸。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浮出了水面——亏损。
  每期五万份的报纸,意味着巨大的纸张成本、人工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印刷成本。即便姚广孝和丘福两位能文能武的干将施展浑身解数,将成本压缩到了极致,但每份报纸的成本依然高达两文钱。加上其他各项开支,每期报纸的亏损稳定在一万两白银左右。
  吕宋岛虽然矿场繁荣,商业兴旺,烟草税收也颇为可观,但这些收入在扣除朱瞳的私下黑洞般的分成、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衙门的日常开支后,财政盈余已经所剩无几。
  而每个月为了这份报纸,竟然要亏损四万两银子,这让负责报社运营的姚广孝和丘福感到如坐针毡。
  报社的员工们也开始感受到了压力。由于亏损严重,他们原计划的奖金被取消,士气日渐低落。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仅报社难以维持,连吕宋岛的财政运转迟早也会受到影响。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挣扎后,姚广孝和丘福终于无法忍受这种持续亏损的状态。他们决定找朱瞳商量,提议将报纸的售价提高以缓解财务压力。他们认为,报纸的销量已经稳定下来,提高售价应该不会对销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提督大人,这报纸的亏损实在太大了,我们得想个办法啊。”姚广孝一脸愁容,向朱瞳汇报着报社的近况。
  “哦?亏损?有多少?”朱瞳似乎并不在意,一边品着茶,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每期至少一万两银子。”丘福补充道,语气中透着无奈。
  “一万两?这么多?”朱瞳眉头一挑,似乎有些惊讶,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那么,你们对此有何对策?”
  姚广孝沉思片刻后,慎重地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许,我们可以适度提升报纸的售价。”
  朱瞳听后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声音坚定:“提升售价?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我们的报纸初衷是为广大民众服务,提价之后,他们又该如何承担?再者,我们的报纸是吕宋岛上唯一的新闻来源,提价岂非将读者拒之门外?那我们过往的诸多心血岂不白费?”
  面对朱瞳的这番言辞,姚广孝与丘福无言以对,只能相视苦笑。
  但朱瞳并未就此打住,他进一步阐述:“你们无需为报社的经济状况过分忧虑。接下来,你们应更专注于如何精进报纸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大明民众的实际生活,更符合他们的阅读喜好。而且,我们还应积极拓展内陆市场,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两人虽心存疑虑,但在朱瞳的要求下,也只得点头称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