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你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孙大兴一行人的到来,在黎长乐的意料之外。
  本以为,顾景宴所说的人会在年后才到。
  没想人家对主家的吩咐视若真言,收到信,就慌慌忙忙赶了过来。
  黎长乐看着底下跪着的一行人有些头痛。
  院子里两间房要怎么塞才塞得下这么多人……
  孙大兴一伙垂首跪着,给简单说了京都那边的状况。
  比如,顾景宴离开京都后,圣上给顾宅赐了不少财物。
  又比如,年后春上二月,顾三少爷就要迎娶孙家大小姐了。
  再比如,今年庄子里田地的收成比往年少了四成。
  再再比如……
  黎长乐静静听着。
  她发现孙大兴这个人在语言组织方面颇有造诣。
  嗯,擅于长话短说……
  一家人非要等打完了报告才起身,跪了好一会儿。
  起身的时候,马氏旁边的男孩起到一半,直接又往地上摔去。
  一家子手忙脚乱了起来,好在另一旁的孙大盛及时接住了侄儿,没让他直接磕地上。
  黎长乐完全是懵了,等孩子被扶坐在地上,她蹭一下站起来。
  “这是怎么了?孩子是不是病了?”
  孙巧巧从看到这潦草的三两间屋开始,心里的落差感就已经爆满了。
  此时,黎长乐一问,顿时憋不住,口气冲冲地,“怎么了?还不是长途跋涉累着了?”
  屋外头的二冷听着这语气,眉头一冷。
  屋里的黎长乐怪异地看了这位姑娘一眼,据说是孙大兴的妹子。
  “孩子太小,远行的话,的确是要挑个合适的时候。
  我以为,你们得到年后才会来。”
  “大少夫人这话说的,您的信都往京都送去了,咱家不听着还能怎地?”
  说这话前,她已经站了起来。
  说完这话就被一旁刚把侄子交还给大哥的孙大盛又扯回地上跪着,低声训斥,“你是不是有毛病?”
  他赶紧给黎长乐磕了个头,“大少奶奶,妹妹她脑子有些不清醒,言语有冒犯之处,还望大少奶奶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她这一次。”
  黎长乐摸了摸方才有些被吓着了的鱼儿的发顶,道:
  “嗯,我不跟脑子不清楚的人计较,但你们把她带来我这是个什么意思?
  一来就冲我发脾气呢?
  我是你娘还是你爹?我要惯着你?”
  “还有个事,得跟姑娘你说清楚了,往京城送信的可不是我,是你们家大少爷。
  我本没想要人,也想着路途太远,不需你们这样背井离乡专程过来这穷山恶水之地伺候我一个女主子。”
  “但你家大少爷拳拳心意,我也不好辜负啊。”
  “姑娘即是如此委屈,为何不留在京都那。那京都的庄子上,可没人敢给你委屈受了吧?”
  说完这些话,叫过黎世熹,让他带着鱼儿去逗兔子玩。
  鱼儿扯着黎长乐的袖子,小小声地问道:
  “娘,……死了?”
  黎长乐气笑:“ 呸呸呸!不准说晦气话!人家好好的呢!去玩吧。”
  等俩孩子都出去了,孙巧巧在孙大盛的瞪视下勉勉强强给黎长乐磕了三个头。
  “奴……奴一时冲动,冒犯了大少奶奶,望您大人大量,饶了奴这一回,奴下回不敢了。”
  “我说过了,不跟脑子不清楚的人计较。你一边儿待着去。”
  她走到那孩子身前蹲下,身上的保暖衣物倒没什么问题。
  但脸上苍白,没什么血色。
  “这一路,孩子吃得可还好?”
  马氏眼眶红红的,“回大少夫人的话,刚开始时吃喝都挺好,就是后头这一段,经常食欲不振,有时一天就吃个包子或馒头,或者干脆吃完了没多久就吐了。”
  黎长乐听着有些愠怒,“为着赶路?孩子的身体你们都不顾了?”
  “不是的,大少夫人,后头有时也停下来住店,熬着粥水给他改善下,但孩子还是不太能吃得下。”
  马氏也是没辙了,以为到了地头,孩子慢慢就能缓过来。
  谁知道这才第一天就出状况了。
  黎长乐听来听去,反正这孩子多多少少是有点肠胃疾病。
  头更疼了。
  她招来冷一,让他跑一趟腿,去村里把李老大夫请过来。
  随后让孙大兴把孩子抱到厢房的床上去,看着精神头,一路上也是没怎么能休息好。
  孙大兴夫妇担心孩子的身体,这会儿也没推辞主子的好意,抱着孩子就出了屋里,往厢房去。
  冷二领着几人到他和冷一睡的床边停下。
  孙大兴他们也没多想,就把孩子放到了床上。
  屋里还有张看起来和这间房子严重不搭噶的拔步大床。
  孙巧巧一眼就先看到了,眼观六路的孙大盛也发现了,但他拧着妹子的手臂,严禁她再出声。
  他这妹子完全就是有狗改不了吃屎的尿性。
  冷二冷眼瞧着,这家子好彩只一个有毛病的。
  他见孩子躺好了,就回正屋门前待着去了。
  他领着人进来,就是看哪个不长眼的敢把孩子给放那张拔步大床去。
  黎长乐可没管孩子躺哪一张床,她端着一碗红糖水递给冷二,“给孩子送去吧。”
  要走远路,还在这种天气往北走,临行前就该把孩子可能会遇上的问题考虑到。
  只能说,大人若不是心大,那就是抱有侥幸心理。
  厢房里,马氏一勺一勺地,给孩子喂进去了大半碗红糖水,期间孩子已经恢复了意识。
  孙大兴重新把孩子放平躺下时,李老大夫也赶过来了。
  “是哪个身子不适啦?”李老大夫依旧是两手空空,只来了人。
  黎长乐见怪不怪了,“是个家仆的孩子,今日刚到的绿水村,您老先给他看看。”
  李老大夫边走向厢房,边说着:“老头子就只能给把把脉开开方子的,药材还是得你们自己弄去。”
  黎长乐应着,“是,您能给开个方子,都是好的。”
  她没有跟着进厢房,只是提了只篮子,收拾了两个水萝卜,一些蔬菜,两斤玉米面,两斤粗面,鸡蛋10来个,猪肉一条。
  她知道李老大夫家中没有妇人持家,日子也过得清贫。
  唯一一个儿子也是身体一时好一时坏的。
  孙子又太小。
  儿媳是在逃难路上没了的。
  真是千人千样苦,没人苦相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