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乐山庄子的建设

  回到庄子时,庄上的地里还有不少忙活的人。
  几人也顾不上别的,回了宅子就把自己收拾了一番,换了常服,吃上了姜氏给他们准备的晚饭。
  黎世熹吃完就要到书房学习去了,鱼儿溜下椅子尾随。
  到底是宠着的妹妹,怎么可能真与她生气,几乎是鱼儿跟到了屁股后头,他就转身把小丫头抱起了。
  “下次不准跑别的哥哥怀里去,你是个姑娘家懂不懂?姑娘家要矜持!要淑女!要远离外男!!”
  “嗯……”小丫头似懂非懂地点头。
  还没吃饱的黎长乐从饭桌上抬起头,无奈地看着两兄妹进了书房。
  人鱼儿还是个小宝宝啊,知道什么是外男?
  不过,终于解除了表哥表妹什么的危机,这点还是值得高兴的。
  吃好了,姜氏说刘铁锤和孙大兴来找。
  近日,不单庄子里开始大动干戈,整个黎县的百姓们也都动起来了。
  各家各户都在整弄田地,之前把地卖了的,也就近佃了田地来整弄。
  这是旱情结束,土地休眠了一个冬季以后要种的第一茬作物,荒芜了许久的田地自然要好好侍弄一番。
  而要种什么,知县大人已经为他们做了决定。
  一种称之为红薯的粮食。
  他们不知红薯是什么,但县衙的告示上说的是一亩地的秧苗只要上交3文钱购买。领回去两天内栽种最佳。每户限购1亩。
  这是黎长乐最大限度上能给到的秧苗量了。
  若不是系统莫名其妙凭空多了3000个贡献点,这会儿她也不能这么利索地向知县李怀同许诺给出那么多系统的普通秧苗。
  系统说这是她送出去的太空人参,完成了系统随机的特殊任务,救了一条性命,又间接完成了衍生任务,为大炎朝保住一位清官,也改变了这位官员将来辞官回乡途中郁郁而终的命运。
  这位官员是黎县人,在京都为官。
  难怪任务目标人物离她那么远,奖励还能拿到手。
  原来还是距离范围内的服务人群啊。
  听起来,圣母属性杠杠的,难怪奖励那么多贡献点。
  连续完成几个任务,3000贡献点的奖励。
  一度让她有种骤然间发了横财的感觉。
  不知知县大人为何意的县衙师爷连夜算出了黎县辖下19个村子,共有1080户人家。
  次日把具体数据报给李怀同的时候,李怀同就立刻让衙役把低价购买红薯秧苗的消息贴到告示处去。
  师爷都懵了,一脑门子的问号。
  上哪儿去找这一千来亩地的秧苗卖给黎县的百姓们啊???
  李怀同只让他别嚷嚷,会有人送来。
  黎家小院外的大棚,里头的红薯秧已经窜得满地都是,密密麻麻的,黎长乐已经告知胡得闲,村里的田地能栽种的时候,让胡春山带几个青壮进棚里剪秧苗,剪了以后及时栽种,也就这几天了。
  还有小周村那边,前段时间王大虎找了她说话,说是小周村的村正周万里找他问说,村民能不能佃小周庄里的地种。
  小周庄也就二三十来亩的地,黎长乐没想佃出去的。她考虑了一番,提议雇佣村里的人但小周庄里伺候田地,种什么由她说,他们只管干活,领工钱。
  庄子里今年的收成都不会动,都是要兑现年前许了出去的北面县城和边疆百姓的。
  后续如果想佃出去,再通知他们。
  绿水村今年的沙地红薯也被黎长乐替顾景宴包圆了,剪过的红薯秧苗需要尽快栽种,不好往外带。
  反正育苗法已经送出去,能把红薯运送出去就算是帮忙了。
  可能杯水车薪,但是两三个月一次采收,已经解决了后续秧苗的问题。
  一年以内,红薯应该能在北地小面积地扩散种植。
  而胡得贤统计过,绿水村总共有六十来户人家,大都住在大青山脚下,山边零零总总有不少沙石地,大棚里一亩的秧苗一时怕也是不够,系统多少得出点血。。
  她还想着,她年后在小竹林下边买的两亩地,也能种了。胡春山前儿带了人帮着把地所剩不多的石头过了一遍,现在是平平整整的。
  思想着,姜氏已经把刘铁锤和孙大兴带到了正房堂屋。
  刘铁锤和孙大兴近来忙成了陀螺了。
  一天天就在田地、县城与绿水村小周庄来回转。
  刘铁锤把一本账簿递给她,“夫人,这是料包材料的入库出库记录,黎掌柜下午派了人来说,当归县有个订单数量大,问咱们多久能赶出货来?庄子里仓库的材料又快没了。”
  黎长乐翻了翻账簿,“嗯,你明日让大江大河去小周庄取材料,那边的仓库里有……石臼不够用,就去石匠那边多订几个回来,小料包这边的出货进度别落下了,以后的订单怕是会更多。。”
  是不是另外建个作坊比较好啊……
  她明天也要回绿水村,路过小周庄顺便去置换一下干湿材料。
  “好的,夫人。”他又递过来一本账簿,“这是庄里收上来的手艺活,堆了一个库房了。”
  随后孙大兴也开始递账本。
  “夫人,这是买的各种建房材料的支出账目,木材,砖瓦,庄里马车添了两辆,牛车添了四辆。
  “这一份是庄里请来的各位师傅和雇佣的长工短工工钱支出,还有庄里下人们的月例都在这里了。”
  “这一份……”
  孙大兴搓了搓手,讪讪笑道:“夫人,庄子这边,暂时都是支出,还未有收入……”
  繁体字虽然看得她眼花,但黎长乐还是坚持粗粗掠了一遍。
  放下账簿的时候笑了笑,“这都是前期投入,正常的,你不用觉得有负担。”
  她指了指桌上的一堆账簿,“账倒是做得漂亮。”
  数据一目了然。除了没阿拉伯数字那么浅显易懂,别的方面倒能看出是老账房的手笔了。
  孙大兴中肯地道:“我爹在前老夫人的嫁妆铺子做过账房,后来才去的庄子。我算账做账都是老人家手把手教的。咱也没什么才识,也只会这么点东西了。”
  “学不在多而在精,这也是门吃饭手艺呢。”黎长乐不吝于夸奖。
  转而笑眯眯道,“明儿我带鱼儿回趟绿水村,那边建新房子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要拆房子前,房子里有些东西也要清理一下,比如柴房里那三棵“摇钱树”——苹果樱桃和荔枝。
  “刘叔,你进县里找找黎掌柜,问他认不认识建房子的工匠师傅。也告诉他一声,从明日起,果蔬先不送了,等过段时间的。”
  庄子里倒有两个建房班子,知县帮忙找来的,但是人家要在庄子里忙。
  她总不能自己拖庄子建设的后腿吧。
  ……
  次日一早,黎长乐目送冷二赶着马车带黎世熹出发去学堂后,自己便去庄子里的工地巡视去。
  身边跟着监工的孙大兴。
  李怀同答应了的事情,真就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
  介绍来的两班建房子的工匠,妙在一班以木工师傅为首,一般以泥瓦匠师傅为首。都是口碑好的工匠师傅。
  大清早已经在开工干活了。
  木工师傅带领的一班人马正在建一座茶室,泥瓦匠师傅一伙建的是乐庄超市。
  留出的各个篱笆区域也已经有人在翻晒土壤。
  田间地头都是干活的人。
  有妇人从田埂上下来,头上包了灰布头巾,手里握了把锄头,见到黎长乐在,忙局促地行了礼。然后往留出来种菜蔬的地头去。
  “这位是从北城外带回来的,家中只有一个五岁的幼子,送到庄里的扫盲班了,她自己就在地里找活干。”
  孙大兴负责的是整个庄子的人事,最近每个新进来的帮工和师傅来历都热乎着呢。
  前段时间从北城外接回来的难民,已经被安排到小乐山这头的空房子里安置。
  当初原以为是自己赚了,买了一座山头,新添了28个人头,她能少雇点短工。
  结果竟然老弱病残占了一半有多。
  但凡是青壮少年,身后都拖着病弱老母或者年幼的弟妹。
  她最终也只是叹息一声。
  默默告诉自己,就当是做了一趟系统任务。没有贡献点的那种……
  带回来的人,好些病歪歪的,黎长乐当即就让冷一把绿水村的老大夫李南星一家给带回庄子了,宅子外头这一排收拾了一间房屋给他们一家子住。
  以后庄子里的人有个头疼脑热不用去县里看病了。
  一家三口,老子儿子孙子。
  李南星也着实松了口气。
  他儿子李泽最近几个月因有着黎长乐预支的人参养着,精气神都好了很多,如今一气儿走个二三里路也不带大喘气的。
  感激黎长乐的同时,也有些不安,年都过去不少时日了,黎长乐说的药田也不知道在哪里。
  这下子也就放心了,遇到好东家了,老本行也没丢。
  已经进入四月,地里能种植农作物了。
  庄子里的青壮和利索的妇人们举着锄头在田间地头躬身劳作。
  工匠在或敲或打或锯,为着庄子的改建忙碌着。
  花农果农茶农也已到位。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小山风一吹,继夫子的领读以后,孩童们稀稀拉拉并不齐整的读书声也传了过来。
  扫盲班的夫子也是李怀同帮着找来的,一位一边腿脚有点瘸的中年秀才。
  又是一位有才学,没运道的。但此人态度乐观积极,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希望。
  妻子跟着他一起到了庄子里,白天去仓库那边做料包,单子多的时候,晚上偶尔也加加班,但早晚的饭食,妻子都会给他准备好。
  孙小宝也在扫盲班里,孙大兴对于庄子里开的这个扫盲班很是认可,他笑呵呵地道:
  “……小宝现在都认得自己的名字了,回来还说夫子夸他学得快。小宝没好意思说他在小公子跟前学过呢。”
  黎世熹开始去学堂后是没多少空闲了,每天早早起来练会儿功,然后吃了早饭出门去学堂,下午回来梳洗吃晚饭后就开始完成夫子布置的任务。
  要不是黎长乐不肯他熬太晚,他能半夜才去睡。
  头先说的让小宝跟着他这个小老师学认字的事,也半途而废。
  好在现在有另外一个学习认字的好地方,其实这样也比较合适。
  预备书童这么给力讨喜,黎长乐也口头给他加加油,“让小宝多多努力,等过两年就让他到世熹身边跟着吧。不说干什么活,帮我看着他,去学堂的路上有个人作伴也是好的。”
  二冷可不会赶着马车跟小主子聊天说笑的,黎长乐就吐槽,孩子每日求学的路上可真寂寞,车上坐着两个哑巴一般。
  这可是松快的活计,也能日日跟在小主子面前伺候着,长大了情分可比一般的下人奴才要深。
  孙大兴自然连连应是。
  巡视了一番庄子,黎长乐就往回走,得回宅子把懒虫鱼儿叫醒,收拾收拾就回绿水村去。顺便拐去小周庄转一圈。
  小周庄如今是好婆一家在那里看着,有王家四个大男人镇着,倒也还稳妥。
  就是人手还是不够,所以雇佣小周村的村民正好补上这一块儿。
  大棚以外的田地,都是要种红薯的,管理起来比较集中。大家都是庄稼汉,栽种庄稼那是把好手,活儿干起来也利索。
  东家给的工钱高,不佃地种,也无妨,得了银钱去买粮食也一样。
  有双手双脚在,左右也不能饿死。
  再糟还能比灾年更糟?
  宅子里的姜氏已经把醒了的鱼儿打理好了。
  小辫子包包头扎好了,早饭吃好了。
  黎长乐牵起她的手,幽幽感叹,“鱼儿啊,你这天天睡到日上三竿的,为娘我好生羡慕。”
  姜氏提了个食盒给她,“夫人,这里头有猪肉荠菜馅的包子,芝麻糖饼子,午食能垫垫肚子。”
  黎长乐接过,交给了冷二。
  这时马氏快步走过来,“大少夫人,要不我还是跟着您回绿水村去吧,每日里给您做做饭食。”
  黎长乐没让,“哪里就少我一口吃的了。没你们在的时候,我也能做饭的。再说,过个几天的,我又回来啦。那边小院要拆了,又不能住人,我留春山兄弟在那里看着起房就好。”
  绿水村的房子,她也花了点时间画了图纸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