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把什么编进簸箕里

  “金奶奶才不会叫我小懒虫,一定是你叫的。”高歌故意嘟起小嘴,心里却是满满的幸福。在金家时日不多,高歌却处处都能感受到来自长辈的关怀,有人关爱,多好!
  “金爷爷金奶奶没回来吗?”高歌重又坐下,继续编花瓶。
  冯青山也拿起竹篾准备工作,“四姑奶奶要去采笋子,师父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
  “那咱们比赛吧,看谁编的快。”高歌提议,她想要看看冯青山的潜力有多大。
  冯青山欣然应允。
  两人不再说话,埋头苦编。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阵“咕噜噜”的声音打破了寂静。高歌从花瓶里抬起头,想找声音来源。
  冯青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俺饿了。”
  高歌抬头看天,可不是吗,已经中午了。她早饭吃得晚自然不饿。冯青山起得早不说,又干的是力气活儿,体能消耗大。
  “我去做饭。”高歌放下花瓶,说道:“金爷爷金奶奶还不回来,冯大哥,你去看看吧。”
  “嗯好。”冯青山去接老两口了。
  做什么饭呢?高歌带来的白米,金老太一点儿没动。山区不产水稻,因此大米金贵得很,庄户人家都是在腊八那天才买上一点焖腊八饭,平时谁家也舍不得吃大米。金老太要把大米给高歌带回去。
  高歌淘米生火焖饭,灶膛里放上竹枝就不用管了。洗肉切肉,把金老头自己种的白萝卜洗净切块儿,另一口小锅烧热,一点焦糖炒个糖色,滋啦啦猪肉萝卜下了锅,丢进去几个辣椒,坐等肉熟。
  不一会儿,饭香肉香飘满院子。高歌最享受饭菜飘香的时刻。在那个时空,所有动植物按照自然规律生长,人也按照自然规律生活,动植物最自然的美味给了人类健康的体魄,人类爱护自然的本能让自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一切都那么和谐。
  米饭熟了,肉也软糯了,高歌撤了火,继续她的工作。
  金老头三人终于回来了。冯青山又扛了四根竹子。
  “砍这么多竹子,是有大活儿吗?”高歌问冯青山。
  “没有。在下雪前要多备些竹子,不然冬天就没有活计了。”
  “歌儿啊,你做饭啦?”金老太没想到高歌会做饭。
  “呵呵,金奶奶,您尝尝我炖的肉。”
  高歌打水他们洗了手。
  金老太看着碗里喷香的白米饭,说道:“歌儿啊,这米······”
  “金奶奶,我娘让我带来就是吃的,咱要不吃,我娘还以为咱有想法呢!”
  高歌把“咱”加重语气,既表明她和金家的关系又说了是她要吃的。果然,金老太没再说什么,越发觉得高歌在自己家受了屈了。
  饭毕,高歌拍着哈密瓜对金老太说:“金奶奶,这是一个新认识的友人送的······”
  她还是习惯叫哈密瓜。
  金老太接过话头儿,道:“你金爷爷说了,叫哈瓜。”
  金老太丢了“密”,还把瓜的一声音说成轻声,高歌一边重复一边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冯青山和金老头也笑。
  金老太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笑啥嘞?”
  金老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个老太婆,哈哈哈,是‘哈密瓜’,还‘哈瓜’······”
  金老头学金老太,金老太这才听出自己说的不对,也笑得不行。
  高歌笑够了才道:“这个‘哈瓜’······哈哈哈,不行了不行了······”
  一不留神又“哈瓜”了,刚刚止住笑的众人又都笑开了。
  “这个瓜我想等我走的那天咱们再切开,给我娘我姥姥带一块,切早了怕坏了。”高歌终于止住笑能说完整的话了。
  金老太忙道:“都带回去,你家人口多,弟妹又小,让她们多吃点儿。”
  “金奶奶,这种瓜咱们这边没有,是西域那边的,咱们两家都要尝尝。”
  金老头也道:“歌儿,听你金奶奶的。”
  “不!听我的!”高歌调皮的说完,跑去编花瓶了。
  “从这娃儿来了,俺每天都很开心。”
  “是呢,只要一看见小娃子啥烦恼都没有了。”金老头非常赞同金老太的话。
  冯青山先还笑得直不起腰,后来就默不作声了。坐到自己的座位闷头编簸箕,手速飞快,像是要把什么东西编进簸箕里。
  金老头也开始工作。
  金老太晒竹笋,盘算着要多采些给高歌带回去。
  一晃就到了高歌离开的前一天。
  花瓶早就超额完成了,高歌计划着今天再编一天,又多出四五个,明日是大集,金爷爷就可以多卖几个。
  金老头见高歌又在编,就说:“歌儿,你自来了就不停的编,你娘要是看见多心疼。”
  “金爷爷,我娘是不会拦着我干活的,她常说,能多做就多做。我姥姥也说,出力才长力。您看,我这小手是不是越练越灵活呀?”高歌说着,伸出十指做张牙舞爪状。
  金老头呵呵的笑,“调皮!”忽又沉声道:“金爷爷真舍不得你走。”
  高歌心里也是一酸,她也不舍这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唉!太伤感了。高歌忙岔开话题,“金爷爷,我说的笸箩和笼屉,您不用着急编,指不定什么时候用呢。”
  “嗯,好!”老金头应着。
  金老太吃完早饭就又上山了,高歌拦都拦不住。
  冯青山这几日似乎没有说过话,簸箕、竹篓、提篮、针线笸箩······一件件成品以惊人的速度从他手里出来,金老头全都过了目,没有一件不合格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